广东省粤科标准化研究院
CEAC信息化培训认证中心
广东省粤科标准化研究院
建党百年话标准(80):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以标准化助力高技术创新,促进高水平开放,引领高质量发展
admin 发表于 2021-09-08 阅读(378)

为深入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创新成果转化为标准,以标准化助推创新技术和产品市场化、产业化和国际化,市场监管总局(标准委)积极推进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以下简称创新基地)建设。截至2021年上半年,共批筹创新基地50家,覆盖全国20个省、区、市,涉及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航空航天、海洋装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技创新活跃领域。各创新基地结合自身特点,广泛汇聚资源,大胆探索创新,积极服务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助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

加强标准信息共享、标准供给和针对性帮扶,助力人民群众正确选择防护用品、企业复工复产和地方防控疫情。比如,华南中心创新基地对GB 19083—2020《医用防护口罩技术要求》、YY/T 0969—2013《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等四项口罩标准的技术参数、适用范围进行比对分析,中国光谷创新基地对我国与美国、澳大利亚等国的口罩标准进行比对分析,为人民群众正确选择口罩和企业出口提供指导。长株潭创新基地开辟物品编码快速办理通道,为上百家企业提供优质服务。旱区农业创新基地组织制定《小餐饮 食品安全管理规范》《小作坊“三化六统一”管理指南》等团体标准,为规范当地食品市场秩序提供支撑。

支撑区域协调发展

围绕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结合城市群和都市圈发展需求,积极贡献标准化力量。中关村创新基地搭建标准研制协调促进平台,关注京津冀城市区域治理的“关键小事”,联合河北、天津等地十余家单位,共同开展国家标准《城市垃圾收集装置设置通用要求》研制,推动京津冀乃至全国城市精细化治理高质量发展。华南中心、广州、深圳创新基地积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标准化建设工作,推动开展湾区标准化工作机制研究,孵化首批重点领域湾区标准,以湾区标准联通湾区高品质生活。成都、重庆创新基地强化成渝创新基地标准化合作,整合人才、技术、平台、项目、资金等方面优势,建立标准化工作对接和项目协助机制,形成标准化科研、标准研制、标准应用、标准化服务四位一体的标准化合作模式,有力支撑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

引领产业转型升级

聚焦制约产业发展的问题和短板,开展标准创新态势研判,加强前瞻布局,强化科技、标准、产业等资源的有效对接,出台一系列顶层设计文件和关键标准,引领产业转型升级。比如,先进制造工艺及关键零部件创新基地牵头编制了增材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其成果被纳入标准委、工信部、科技部等6部门发布的《增材制造标准领航行动计划(2020-2022年)》,有力促进了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智能制造基础创新基地编制了《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和《智能制造“十四五”标准化规划》,以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引领产业健康发展。贵州大数据创新基地融合互联网、云计算等技术标准,编制发布了《贵州省大数据标准化体系建设规划》,引领贵州省大数据产业高质量发展。广州创新基地参与制定超高清视频标准化白皮书,提出超高清视频产业发展的标准体系和标准清单,以先进标准引领广东超高清视频产业集群建设。

服务国际经贸与工业合作

加强标准化国际合作,通过共同制定标准、在海外工程中推广应用中国标准等方式,为国际经贸与工业合作提供标准支撑。比如,义乌创新基地组织在义乌的外国商协会和本地商协会共同制定饰品、纺织品、化妆品等领域先进标准,作为生产和采购的质量依据,推进上述领域的国际贸易合作迈向更高水平。智能电网创新基地推动381项中国标准在菲律宾、巴西、巴基斯坦、埃及等“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电网建设和运行中得到应用,有力促进了技术、装备、服务全价值链的国际合作。冶金工程国际标准化创新基地在越南、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一批重大海外工程项目的设计和施工过程中,累计推广应用2148项中国标准,为海外工程质量提供坚强保障。航空国际标准化创新基地围绕中俄联合研制的远程宽体客机等项目,完成234项中俄两国标准的互认,并在中俄联合制定、修订两国标准方面创新性开展工作,探索了一条基于两国工业合作开展标准化合作的新路径,为航空领域跨国联合研制项目提供有力支撑。

下一步,市场监管总局(标准委)将持续推进创新基地建设,聚焦前沿技术、尖端技术和新兴高技术领域,加强前瞻性布局,强化考核管理,做好经验总结推广。持续强化科技创新与标准化互动支撑,充分发挥标准作为科技成果转化载体的作用,打通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以标准链贯通创新链、产业链,助力高技术创新,促进高水平开放,引领高质量发展。

来源:中国标准化

登录

点击切换

注册新用户

点击切换